隨著全國各大城市不斷出現的由強暴雨引發的嚴重內澇問題,城市建筑區
雨水利用的抗災和防澇研究成為近幾年的研究熱點。如何處理好城市建筑區尤其是高密度建筑區和產業園區的雨洪調蓄問題呢?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綠色設計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昕。
不同建筑群的
雨水利用方式
在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后,傳統的雨水排水系統設計理念正逐步轉變。過去認為雨水排除得越快、排水能力越強越安全,現在的設計理念是將建筑區內的雨水系統和城市排水體系整體考慮,用合適的流量和總量向外排水,同時將雨水視為可利用的資源,盡量想辦法留下來并充分發揮其使用功能?!督ㄖc小區
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50400-2006)》的頒布實施和2008年北京奧運建設項目中
雨水利用技術的大規模使用,標志著我國城市
雨水利用技術走向實踐和成熟,且具備了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城市地理氣候不同應采取不同的
雨水利用措施。趙昕告訴記者,在北京,基本上所有的
雨水利用措施都可以使用,但在CBD這樣的超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商務區,
雨水調蓄防澇的意義比回收利用更加重要。盡管人們認為建筑
雨水利用有很多益處,但對待不同區域、不同密度、不同性質的建筑區,例如住宅區、辦公區、商業區、廣場區等,是否應該采用不同的
雨水利用目標,優先采用不同的
雨水利用措施、手段及規模要求?姑且把城市建筑區按密度分為3個類型,這里所說的密度和規劃控制的建筑密度有些不同,這里指的密度是指地下建筑和地上建筑一起占據的建筑基底面積和建筑場地面積的比值。
一是低密度建筑區。低密度建筑區一般指由多層建筑構成,容積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實土綠地面積較大,除建筑基地范圍外地下建筑面積很小的區域。如果在很大的建筑場地內,只有一座地上加地下建筑基地很小的超高層建筑,但是實土面積很大的建筑區,對雨水控制來說也是低密度區。二是中密度建筑區。中密度建筑區指建筑多為高層建筑,容積率較高,有一部分的實土綠化;地下建筑范圍較廣,在用地區域內占有較大比重的區域。三是高密度建筑區。高密度建筑區指建筑全部為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地上容積率很高,或者地下建筑區域占區域總面積的大部分的區域。北京的很多住宅項目是在一個巨大的地下底盤上建設幾個地上住宅樓,雖然從地上看密度不是很高,但對于
雨水利用來說也屬于高密度城市建筑區。
用友軟件園
雨水調蓄系統
用友軟件園位于北京中關村永豐產業基地,占地45.52公頃,建設目標為國際優異的生態環保軟件園。園區內的水景與休閑廣場為研發人員提供一個休閑與交流的場所。軟件園由7個功能區組成,由十幾個單體建筑組成,各個功能區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連接,總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該建筑群屋面雨水采用兩種方式
收集:一是在雨水立管上安裝自動棄流裝置,以虹吸式系統通過管道流量控制初期雨水棄流量;二是在室外連接檢查井處,以重力式系統采用滲透式棄流裝置。部分室外雨水管道采用滲透排放一體系統,在地下管道內存儲雨水并滲透至周邊土壤中。
趙昕介紹,綠地蓄滲設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是:地下水位太高有可能滲不下去,時間長了植物可能禁不住浸泡,所以要按滲透設施考慮,不宜在緊貼建筑周邊做下沉式綠地,好離開回填土區域后再下沉,對滲透設施與建筑物的要求對下沉綠地同樣有效。尤其是在地下室頂板上盡量不要做下沉式綠地,如果地下室結構頂板上沒有專門的排水做法或者可靠的隔水層,太多的水滲透可能會引起其他的問題。當地形坡度較大或起伏較多時,下沉式綠地應地底的水平度和周邊高地的連續閉合性,否則很難達到效果,且對景觀有很大的影響。
大型建筑群雨洪利用前景廣闊
建筑物的
水資源綜合利用的規模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經濟性的問題,系統規模是否合理取決于其是否經濟。
趙昕解釋說,其實對于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不同建筑區域,適宜的
雨水利用措施有較大差別,如果一味地強調
雨水利用的具體措施,而忽略了建筑區的具體情況,很可能不僅不能發揮
雨水利用措施的效果,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建筑物
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本身就相當于水在建筑(群)物中的循環。如果單獨從這個層次上考慮,可以很直觀地看出,該系統的經濟效益在于節約的市政自來水價值與整個系統投資之間的比較。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只要采用建筑物的
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就一定會增加初期投資并使建筑物的給排水系統更加復雜。就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隨著水價的提高,這種增加的投資小于節約的自來水價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雖然
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規模越大,建筑物的成本就越高,但這樣做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因為大型建筑群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它是將建設項目的社會效益和遠期效益作為重點,而不是片面追求近期的經濟效益,這一點對推廣
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十分有利。
歸根結底,在城市建筑區的雨水系統首先要滿足排放要求,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盡量提高雨水排水系統的能力;其次,采取各種滲透措施,減少地表徑流,提高環境舒適度;后,結合節約用水、綠色建筑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把雨水作為非傳統的
水資源來考慮,合理地回收利用。由此看來,大型建筑群在拓展水源方面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特別是對雨洪資源的利用,在大型建筑的建設中將有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