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一级日韩精品在线,东京热成人免费视频,黄片视频在线直接看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

歡迎光沃蘭達環保官方網站!

熱門關鍵詞:PP模塊|PP雨水模塊|雨水收集池|雨水調蓄池|

您所在的位置:網站首頁 >> 行業動態 >> 瀏覽文章

行業動態
荒廢后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統
發布日期:2015年07月26日
就在大雨頻繁光臨京城之時,第16屆國際雨水收集利用國際大會也在京舉行。從大會上傳來消息,在2015年前,北京將完成125座建筑小區和已建成區270處建筑小區的雨洪控制與利用工程。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鄭克白介紹,自1999年以來,北京市地下水位直線下降,雨水利用工作迫在眉睫。


  巧合的是,也在1999年,全國首座“環保型綠色生態小區”——北潞春社區——在北京市房山區落成。知名建筑設計師黃匯,給北潞春社區留下了一套雨水回收利用系統。但遺憾的是,就在這個雨季,當記者到北潞春社區走訪時卻發現,這套曾經良好運轉了十余年的系統已經荒廢。


  悖論


  北京濕透了但仍缺水


  截至7月9日,本市自入汛以來累計降雨19天,降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7.5%。


  “北京的雨,就是集中在7下8上”,環保人士許文(化名)多年來一直關注北京的雨水利用,“但是雨下得再多也沒什么用,這些水都白白流走了,北京還是缺水”。


  “7下8上”指的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這段時間是北京的雨季,也是北京的主汛期,這期間的降雨占全年的70%。


  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鄭克白介紹,即便在雨季內,北京城的降雨也分布不均,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幾場大雨中,這讓雨水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越發明顯。


  許文說,整個北京地區的地形走勢是北高南低,山區的雨落到地面后,會往南流淌。但隨著城市建設,沼澤被排干、河道被加蓋,雨水順著不透水的水泥地,到處流淌,不但給城市帶來內澇災害,還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


  據報道,目前北京市山區縣的土壤含水率已相對飽和,其中順義區的土壤含水率已經達到97.4%。許文解釋,這表明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增高,也同時意味著山區的土壤已經不能再吸收更多水分。降雨被浪費在所難免。


  樣本


  北潞春7·21都沒積水


  北京城缺水的現實,并不是近幾年才浮現。早在1999年,北潞春社區就把雨水回收利用從理論變成了現實。


  7月10日,記者往北京城西南郊的房山進發,一路上,雨越下越大。從房山的長陽到良鄉,一個個大型房地產項目連成了片。地鐵房山線已經與城區線路連接,京良快速路也正在緊張修建中。大規模的建設,使得道路不可避免地把泥濘、積水扔給行人。不過,當北潞春小區出現在眼前時,道路的積水不見了蹤影。雨勢并沒有減小,讓積水消失的便是14年前的那套雨水回收利用系統。


  老馬從小區建成起便是北潞春的居民。他介紹說,北潞春是整個北潞園社區的核心部分,除了北潞春外,北潞園還有北潞華、北潞冠、北潞芳、北潞馨其他四個區域。其中,北潞春以全國首座“環保型綠色生態小區”而聞名。北潞春距離刺猬河很近,在開工建設前,這是一片洼地,常遭水淹。但精巧的建筑設計,讓這里曾經做到不積水,相反還能回收利用水。


  因為獨特的環廊,即便在雨天出門遛彎,老馬也不用打傘。觸角延伸到北潞春每個角落的環廊,是一種架空平臺的設計。平時,人在平臺上行走,車在平臺下行駛,人車分流。降雨時,人車都可以到平臺下避雨。


  北潞春真正的神奇之處,不在平臺上,而在地面下。師從梁思成的黃匯,作為北潞春的設計師,她給社區設計修建了一個4000立方米的漏斗式人工湖。在地面上,北潞春盡可能用可滲水的鋪裝料代替常用的水泥、磚瓦、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并在孔洞內植草保水。雨水通過地面的滲漏設計,匯集到人工湖中。雨水和社區內的生活污水一起,通過污水處理站,凈化成中水,再供居民沖刷馬桶等使用。如果降雨量大,雨水可以通過人工湖的可滲水池底,回灌到地下,維護地下水水位。


  這是一個至今都讓人覺得夢幻的設計,老馬由衷贊嘆,“我跟你說啊,我們這兒很少積水,就連去年的7·21,都沒積水”。


  現狀


  系統廢棄兩三年


  老馬記得,7·21那天,北潞春沒積水,他卻忘了小區里從哪天開始停用中水的。大約兩三年前,北潞春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停用了,污水處理站也不再工作,中水自然不再提供。


  走在北潞春社區內,地面上那些為了方便滲水而設計的網格狀設備還在。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設計師嚴格控制著不透水材料的使用,水泥磚之間,常常會出現種植在網格中的綠植。這兒依舊不積水,但循環利用不存在了。原先的污水處理站已經被推平,處理站原址現在是一個在建的房地產項目“北潞園·活力風情廣場”。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曾經,他們也因北潞春的環保設計而驕傲,但環保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卻在兩三年前停用了。停用具體是什么原因?這名工作人員說,“是因為經費的原因,維護費用比較高”。


  黃匯曾撰文說,她請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幫忙做了測算,在扣除免建小區排污管道及化糞池所節省的資金后,按北京市當時的水價計算,由必須被利用的再生水節省下來的水費可在大約15年內回收系統投資。


  算賬


  制水成本高近6元/噸


  而現實是,系統在它運行還沒滿15年時便遺憾停用。記者了解到,在系統停用前,居民飲用水使用冷水,收費約為4元/噸,沖洗馬桶使用中水,收費約為1元/噸。但是,把雨水和污水凈化成中水,需要投入人力、設備、電力等等,而且由于雨水和污水回水量時常不達標,物業公司有時需要把冷水加入系統中,這都把中水成本抬高,超出售價。


  據了解,現在本市中水制水成本低為1.46元/噸,高者近6元/噸,遠超出1元/噸的售價。成本和價格倒掛只是一方面。北潞春屬于經濟適用房,物業費是每月0.5元/平方米,相對商品房物業費偏低,物業公司因此更覺得運行雨水回收利用系統虧本。


  據許文介紹,此前,政府多次提倡、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修建雨水回收系統,但收效并不明顯。2003年,本市曾下發規定,其中提到,開發小區時修建專用的雨水利用儲水設施,可以申請減免防洪費。


  “雖然有政策鼓勵,但很多開發商可能覺得,減免的防洪費,比起建設、維護雨水回收系統的費用,好像微不足道,所以還是不愿意建。有的建起來了,但當物業接手管理的時候,發現需要不斷投入經費,甚至出現價格和成本倒掛,所以造成系統閑置甚至荒廢。”


  反思


  外地僅0.2元處理成本


  雨水回收系統,不僅在本市有多處試點,而且在外省市大城市早已開展多年。據《濟南時報》2013年1月25日報道,在濟南部分大型小區已經開始試點雨水回收系統,中水設施處理成本在每噸2元左右,而雨水處理成本僅是供水泵的電費、損耗等,大約每噸0.2元。


  據《長江日報》2012年報道,經測算,武漢的雨水利用處理成本每噸僅0.2元,中水回用的處理成本每噸0.5至0.8元。


  對比本市與外省市的試點,雨水回收系統的成本顯然相差甚遠。而除此之外,環保意識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好不容易有這樣一個現成的系統卻還停用了,太可惜了。”許文介紹,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從技術層面上說,并不難,關鍵還是要看房地產開發者和維護者的環保意識,“首先要建設,然后還要維護。別建好了,害怕花錢維護,又不管了,浪費。